培育生态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
来源:
本站原创
2020-12-30 09:45:31
2018年,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在全国“三区三州”深度贫困县中率先实现脱贫摘帽。2019年维西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,迪庆实现整州脱贫。雪域高原发生了沧桑巨变,继续走在以生态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、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。
一个被黑土陶改变的村庄
香格里拉市西北,沿214国道滇藏公路前往金沙江畔奔子栏的半路上,不时可见公路边餐馆门前写着“尼西黑陶”“尼西鸡”的醒目招牌。
12月6日,尼西乡境内高山上国道边的一家“列主藏家乐土锅鸡”餐馆里,有一个专门陈列尼西黑陶的房间,纯黑色的土陶别具一格。年轻的老板娘格茸卓玛介绍:“这些尼西黑陶都是我们汤堆的传统手工艺品,都是我丈夫提布亲手做的,他向爷爷学的手艺。”
格茸卓玛的家就在山坡下的一个藏族村寨——尼西乡汤满村汤堆片区。黑陶使这个小村成了网红打卡地,又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,成为迪庆高原上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走进传统藏族民居错落有致的汤堆村,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当珍批初是家里的第七代传人。制作黑陶有九道工序,身材高大的当珍批初在作坊里打磨土陶时,像绣花一样细心。
当珍批初的作坊既是生产车间也是黑陶制作游客体验区。“我们村主要是靠黑陶脱贫致富的。”他介绍,过去,村里靠做黑陶换粮食。这些年来,村里旅游和买黑陶的游客越来越多,他一年做黑陶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。5年前,当珍批初成立尼西黑陶公司,教了50多个徒弟,带动村民做黑陶。现在全村163户中有94户做黑陶,黑陶给全村创收500多万元。
为保护传承尼西黑陶制作工艺,两年前,当珍批初在政府扶持下,筹资700多万元修建了藏族黑陶保护传习中心,有黑陶展览馆、生产车间和游客体验作坊。黑陶展览馆里展示了3大类38种黑陶陶器及制作工艺。“尼西黑陶有3000多年历史,体现了我们藏族文化。在这里展示,既是宣传,也是为了传承,让几百年后的人们都能知道黑陶的制作工艺和用途。”当珍批初说。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